首頁>>高層動態>>
習近平同美國總統拜登在巴厘島舉行會晤
- 時間:2022-11-15 09:52
- 來源:新華網
當地時間11月14日下午,國家主席習(xi) 近平在印度尼西亞(ya) 巴厘島同美國總統拜登舉(ju) 行會(hui) 晤。兩(liang) 國元首就中美關(guan) 係中的戰略性問題以及重大全球和地區問題坦誠深入交換了看法。
習(xi) 近平指出,當前中美關(guan) 係麵臨(lin) 的局麵不符合兩(liang) 國和兩(liang) 國人民根本利益,也不符合國際社會(hui) 期待。中美雙方需要本著對曆史、對世界、對人民負責的態度,探討新時期兩(liang) 國正確相處之道,找到兩(liang) 國關(guan) 係發展的正確方向,推動中美關(guan) 係重回健康穩定發展軌道,造福兩(liang) 國,惠及世界。
習(xi) 近平介紹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hui) 主要情況和重要成果,指出,中國黨(dang) 和政府的內(nei) 外政策公開透明,戰略意圖光明磊落,保持高度連續性和穩定性。我們(men) 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繼續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wei) 出發點,堅定不移把改革開放進行下去,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中國繼續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終根據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決(jue) 定自己的立場和態度,倡導對話協商、和平解決(jue) 爭(zheng) 端,深化和拓展全球夥(huo) 伴關(guan) 係,維護以聯合國為(wei) 核心的國際體(ti) 係和以國際法為(wei) 基礎的國際秩序,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中國將堅持和平發展、開放發展、共贏發展,做全球發展的參與(yu) 者、推動者,同各國一起實現共同發展。
習(xi) 近平指出,世界正處於(yu) 一個(ge) 重大曆史轉折點,各國既需要麵對前所未有的挑戰,也應該抓住前所未有的機遇。我們(men) 應該從(cong) 這個(ge) 高度看待和處理中美關(guan) 係。中美關(guan) 係不應該是你輸我贏、你興(xing) 我衰的零和博弈,中美各自取得成功對彼此是機遇而非挑戰。寬廣的地球完全容得下中美各自發展、共同繁榮。雙方應該正確看待對方內(nei) 外政策和戰略意圖,確立對話而非對抗、雙贏而非零和的交往基調。我高度重視總統先生有關(guan) “四不一無意”的表態。中國從(cong) 來不尋求改變現有國際秩序,不幹涉美國內(nei) 政,無意挑戰和取代美國。雙方應該堅持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共同確保中美關(guan) 係沿著正確航向前行,不偏航、不失速,更不能相撞。遵守國際關(guan) 係基本準則和中美三個(ge) 聯合公報,這是雙方管控矛盾分歧、防止對抗衝(chong) 突的關(guan) 鍵,也是中美關(guan) 係最重要的防護和安全網。
習(xi) 近平係統闡述了台灣問題由來以及中方原則立場。習(xi) 近平強調,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關(guan) 係政治基礎中的基礎,是中美關(guan) 係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解決(jue) 台灣問題是中國人自己的事,是中國的內(nei) 政。維護祖國統一和領土完整,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共同心願。任何人想把台灣從(cong) 中國分裂出去,都違背中國的民族大義(yi) ,中國人民都絕不會(hui) 答應!我們(men) 希望看到並始終致力於(yu) 保持台海的和平穩定,但“台獨”同台海和平穩定水火不容。希望美方言行一致,恪守一個(ge) 中國政策和中美三個(ge) 聯合公報。總統先生多次講過不支持“台獨”,無意將台灣作為(wei) 謀求對華競爭(zheng) 優(you) 勢或遏製中國的工具。希望美方將總統先生的承諾落到實處。
習(xi) 近平指出,自由、民主、人權是人類的共同追求,也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一貫追求。美國有美國式民主,中國有中國式民主,都符合各自的國情。中國全過程人民民主基於(yu) 中國國情和曆史文化,體(ti) 現人民意願,我們(men) 同樣感到自豪。任何國家的民主製度都不可能至善至美,都需要不斷發展完善。對雙方存在的具體(ti) 分歧,可以進行探討,前提是平等交流。所謂“民主對抗威權”不是當今世界的特點,更不符合時代發展的潮流。
習(xi) 近平指出,美國搞的是資本主義(yi) ,中國搞的是社會(hui) 主義(yi) ,雙方走的是不同的路。這種不同不是今天才有的,今後還會(hui) 繼續存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和中國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得到14億(yi) 人民擁護和支持,是中國發展和穩定的根本保障。中美相處很重要一條就是承認這種不同,尊重這種不同,而不是強求一律,試圖去改變甚至顛覆對方的製度。美方應將有關(guan) 承諾體(ti) 現在具體(ti) 行動上,而不是說一套做一套。
習(xi) 近平強調,中美是兩(liang) 個(ge) 曆史文化、社會(hui) 製度、發展道路不同的大國,過去和現在有差異和分歧,今後也還會(hui) 有,但這不應成為(wei) 中美關(guan) 係發展的障礙。任何時候世界都有競爭(zheng) ,但競爭(zheng) 應該是相互借鑒、你追我趕,共同進步,而不是你輸我贏、你死我活。中國有自強不息的光榮傳(chuan) 統,一切打壓和遏製隻會(hui) 激發中國人民的意誌和熱情。打貿易戰、科技戰,人為(wei) “築牆設壘”,強推“脫鉤斷鏈”,完全違反市場經濟原則,破壞國際貿易規則,隻會(hui) 損人不利己。我們(men) 反對把經貿科技交流政治化、武器化。當前形勢下,中美兩(liang) 國共同利益不是減少了,而是更多了。中美不衝(chong) 突、不對抗、和平共處,這是兩(liang) 國最基本的共同利益。中美兩(liang) 國經濟深度融合,麵臨(lin) 新的發展任務,需要從(cong) 對方發展中獲益,這也是共同利益。全球經濟疫後複蘇、應對氣候變化、解決(jue) 地區熱點問題也離不開中美協調合作,這還是共同利益。雙方應該相互尊重,互惠互利,著眼大局,為(wei) 雙方合作提供好的氛圍和穩定的關(guan) 係。
拜登表示,我同習(xi) 近平主席相識多年,保持著經常性溝通,但無論如何也代替不了麵對麵的會(hui) 晤。祝賀你再次連任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美中作為(wei) 兩(liang) 個(ge) 大國,有責任保持建設性關(guan) 係。美方致力於(yu) 保持兩(liang) 國元首以及政府各層級溝通渠道暢通,就雙方存在分歧的問題開展坦誠對話,為(wei) 應對氣候變化、糧食安全等重要全球性挑戰加強必要合作,發揮關(guan) 鍵作用。這對美中兩(liang) 國和兩(liang) 國人民至關(guan) 重要,對整個(ge) 世界也十分重要。我願重申,一個(ge) 穩定和發展的中國符合美國和世界的利益。美國尊重中國的體(ti) 製,不尋求改變中國體(ti) 製,不尋求“新冷戰”,不尋求通過強化盟友關(guan) 係反對中國,不支持“台灣獨立”,也不支持“兩(liang) 個(ge) 中國”“一中一台”,無意同中國發生衝(chong) 突。美方也無意尋求同中國“脫鉤”,無意阻撓中國經濟發展,無意圍堵中國。
拜登表示,美中關(guan) 係如何發展,對未來世界走向至關(guan) 重要。美中雙方有共同責任向世界展示,美中能夠管控分歧,避免和防止由於(yu) 誤解誤判或激烈競爭(zheng) 演變成對抗甚至衝(chong) 突。美方認同應確立指導美中關(guan) 係的原則,可由雙方團隊在已有的共識基礎上繼續談下去,爭(zheng) 取盡早達成一致。美國政府奉行一個(ge) 中國政策,不尋求利用台灣問題作為(wei) 工具遏製中國,希望看到台海和平穩定。
兩(liang) 國元首同意,雙方外交團隊保持戰略溝通,開展經常性磋商。同意兩(liang) 國財金團隊就宏觀經濟政策、經貿等問題開展對話協調。同意共同努力推動《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七次締約方大會(hui) 取得成功。雙方就開展兩(liang) 國公共衛生、農(nong) 業(ye) 和糧食安全對話合作達成一致。同意用好中美聯合工作組,推動解決(jue) 更多具體(ti) 問題。同意中美人文交流十分重要,鼓勵擴大兩(liang) 國各領域人員交往。
兩(liang) 國元首還就烏(wu) 克蘭(lan) 危機等問題交換了意見。習(xi) 近平指出,中方高度關(guan) 切當前烏(wu) 克蘭(lan) 局勢。危機爆發後,我就提出了“四個(ge) 應該”,前不久我又提出“四個(ge) 共同”。麵對烏(wu) 克蘭(lan) 危機這樣的全球性、複合性危機,有這麽(me) 幾條值得認真思考:一是衝(chong) 突戰爭(zheng) 沒有贏家;二是複雜問題沒有簡單解決(jue) 辦法;三是大國對抗必須避免。中方始終站在和平的一邊,將繼續勸和促談,支持並期待俄烏(wu) 雙方恢複和談,同時希望美國、北約、歐盟同俄羅斯開展全麵對話。
兩(liang) 國元首都認為(wei) ,會(hui) 晤是深入坦誠和建設性的,責成兩(liang) 國工作團隊及時跟進和落實兩(liang) 國元首達成的重要共識,采取切實行動,推動中美關(guan) 係重返穩定發展軌道。兩(liang) 國元首同意繼續保持經常性聯係。
丁薛祥、王毅、何立峰等參加會(hui) 見。(記者 白林 倪四義(yi) 劉華)
友情鏈接
-
|
|
|
|
|
|
|
| 中國基礎建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