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bwin官网登录入口>>公益信息>>
捐贈千萬:走到人生邊上的慈悲
- 時間:2013-07-22 11:08
- 來源:證券時報
7月17日,楊絳先生102歲壽辰。埋首書窗,不問世事的老人家或許不知道外界又因為她的生辰開始喧鬧。前日,人民文學出版社微博發布消息稱,由楊絳、錢鍾書夫婦的稿費、版稅所得建立的清華大學“好讀書”基金在過去的12年裏,一共積累了近1000萬元的助學獎金,這些獎金全部用於資助清華大學困難學生。
曾經的“我們仨”,走散了,如今隻剩下楊絳獨自一人在“打掃現場”,102歲的楊絳依然平靜、恬淡而溫潤。提起楊絳,我們會想到錢鍾書眼中“最賢的妻,最才的女”;想到“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愛大自然,其次就是藝術……”的高貴通達;還想到那位筆耕不輟的老人,晚年仍新作不斷,比如《我們仨》、《走到人生邊上》……其實,在諸多標簽中,還不應忽略她身上的慈善心靈。
2001年9月,清華大學“好讀書”獎學金設立,遵照錢鍾書在世時的心願,楊絳把兩人2001年上半年所獲稿酬的72萬現金全部捐給了這項獎學金,並拒絕校方提出的成立以自己或者錢鍾書命名的專項獎學金。同時聲明,從2001年開始,此後出版的所有錢、楊兩人的作品稿酬、版稅都投入該基金使用,由清華大學獎助學金管理委員會、校友會和教育基金會共同管理。據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介紹,截至2012年底,“好讀書”獎學金捐贈累計逾千萬。上千萬元,這不是小數目,尤其對爬格子的錢鍾書、楊絳夫婦來說,當屬巨款。
不知道那上千萬善款是如何開支的?有無到了真正需要的人手裏。猶記得,在清華大學“好讀書”獎學金捐贈儀式上,楊絳說:“在1995年錢鍾書病重時,我們一家三口共同商定用全部稿費及版稅在清華設一獎學金,名就叫"好讀書",而不用個人名字;獎學金的宗旨是扶助貧困學生,讓那些好讀書且能好好讀書的貧寒子弟,能夠順利完成學業;期望得獎學金的學生,永記"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清華校訓,起於自強不息,止於厚德載物,一生努力實踐之。”據悉,受到資助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已達數百名,這些人記得楊絳囑托嗎?秉承了清華校訓嗎?
值得一提的是,7月16日,清華大學4000多名研究生在校體育館上了“最後一課”,校長陳吉寧的臨行叮囑聚焦於兩個字良知,他囑咐學生要堅守良知,拒絕做“高知壞人”。陳吉寧並轉述一位外國企業家的觀點,國際金融危機,不是由笨孩子造成的,而是由聰明孩子造成的。不知道這4000多名研究生中,有多少人享受過“好讀書”獎學金的關愛,無論有沒有享受,在精致的利己主義者頗有市場的今天,記住楊絳的囑托,記者校長拒絕做“高知壞人”的提醒,總不是壞事。
楊絳先生是“五四”親曆者唯一在世作家,是個見過大世麵、同時吃過不少苦的人。有人說,“她自己生活卻很簡樸,在她身上,散發著中國知識分子醇厚的精神魅力。”據《楊絳文集》的責任編輯王瑞說,楊先生退休工資不高,稿費也捐了,她的生活非常簡單,“有一次,看她穿的鞋還挺別致,她說是錢瑗的,當時我都快哭了。”一位老人,淡泊名利,樸素生活,卻對慈善出手大方,充滿慈愛之心,也許這就是人生的境界,令人油然而生敬意。
兩年前,在答問記者時,楊絳說,“我今年一百歲,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邊緣,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往前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淨這一百年沾染的汙穢回家。我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隻在自己的小天地裏過平靜的生活。細想至此,我心靜如水,我該平和地迎接每一天,過好每一天,準備回家。”祝願心靜如水、品格高潔的楊先生過好每一天。而這走到人生邊上的慈悲,將向她的道德文章一樣,醇厚,綿延,深入人心。
上一篇:新疆重點扶持慈善類社會組織發展
下一篇:中國貧困大病患兒現狀堪憂
相關閱讀:
友情鏈接
-
|
|
|
|
|
|
|
| 中國基礎建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