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bwin官网登录入口>>最新發布>>
《市場監督管理行政處罰程序暫行規定》發布
- 時間:2019-01-08 11:56
- 來源:必赢网站
(2018年12月21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令第2號公布)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wei) 了規範市場監督管理行政處罰程序,保障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依法實施行政處罰,保護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製法》等法律、行政法規,製定本規定。
第二條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實施行政處罰,適用本規定。
第三條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實施行政處罰,應當遵循公正、公開的原則,堅持處罰與(yu) 教育相結合,做到事實清楚、證據確鑿、適用依據正確、程序合法、處罰適當。
第四條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實施行政處罰實行回避製度。參與(yu) 案件辦理的有關(guan) 人員與(yu) 當事人有直接利害關(guan) 係的,應當回避。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主要負責人的回避,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人集體(ti) 討論決(jue) 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其他負責人的回避,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主要負責人決(jue) 定;其他有關(guan) 人員的回避,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人決(jue) 定。
第五條 上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對下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實施行政處罰,應當加強監督。
各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對本部門內(nei) 設機構及其派出機構、受委托組織實施行政處罰,應當加強監督。
第二章 管轄
第六條 行政處罰由違法行為(wei) 發生地的縣級以上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管轄。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七條 縣級、設區的市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依職權管轄本轄區內(nei) 發生的行政處罰案件,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由省級以上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管轄的除外。
第八條 縣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派出機構在縣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確定的權限範圍內(nei) 以縣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的名義(yi) 實施行政處罰,法律、法規、規章授權以派出機構名義(yi) 實施行政處罰的除外。
縣級以上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可以在法定權限內(nei) 委托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規定條件的組織實施行政處罰。受委托組織在委托範圍內(nei) ,以委托行政機關(guan) 名義(yi) 實施行政處罰;不得再委托其他任何組織或者個(ge) 人實施行政處罰。
第九條 電子商務平台經營者和通過自建網站、其他網絡服務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電子商務經營者的違法行為(wei) 由其住所地縣級以上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管轄。
平台內(nei) 經營者的違法行為(wei) 由其實際經營地縣級以上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管轄。電子商務平台經營者住所地縣級以上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先行發現違法線索或者收到投訴、舉(ju) 報的,也可以進行管轄。
第十條 對利用廣播、電影、電視、報紙、期刊、互聯網等大眾(zhong) 傳(chuan) 播媒介發布違法廣告的行為(wei) 實施行政處罰,由廣告發布者所在地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管轄。廣告發布者所在地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管轄異地廣告主、廣告經營者有困難的,可以將廣告主、廣告經營者的違法情況移送廣告主、廣告經營者所在地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處理。
對於(yu) 互聯網廣告違法行為(wei) ,廣告主所在地、廣告經營者所在地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先行發現違法線索或者收到投訴、舉(ju) 報的,也可以進行管轄。
對廣告主自行發布違法互聯網廣告的行為(wei) 實施行政處罰,由廣告主所在地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管轄。
第十一條 對當事人的同一違法行為(wei) ,兩(liang) 個(ge) 以上市場監督管理部門都有管轄權的,由先立案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管轄。
第十二條 兩(liang) 個(ge) 以上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因管轄權發生爭(zheng) 議的,應當自發生爭(zheng) 議之日起七個(ge) 工作日內(nei) 協商解決(jue) ;協商不成的,報請共同的上一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指定管轄。
第十三條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發現所查處的案件不屬於(yu) 本部門管轄的,應當將案件移送有管轄權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受移送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對管轄權有異議的,應當報請共同的上一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指定管轄,不得再自行移送。
第十四條 上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認為(wei) 必要時,可以直接查處下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管轄的案件,也可以將本部門管轄的案件交由下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管轄。法律、法規、規章明確規定案件應當由上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管轄的,上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不得將案件交由下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管轄。
下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認為(wei) 依法由其管轄的案件存在特殊原因,難以辦理的,可以報請上一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管轄或者指定管轄。
第十五條 報請上一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管轄或者指定管轄的,上一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在收到報送材料之日起七個(ge) 工作日內(nei) 確定案件的管轄部門。
第十六條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發現所查處的案件屬於(yu) 其他行政管理部門管轄的,應當依法移送其他有關(guan) 部門。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發現違法行為(wei) 涉嫌犯罪的,應當依照有關(guan) 規定將案件移送司法機關(guan) 。
第三章 行政處罰的一般程序
第十七條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對依據監督檢查職權或者通過投訴、舉(ju) 報、其他部門移送、上級交辦等途徑發現的違法行為(wei) 線索,應當自發現線索或者收到材料之日起十五個(ge) 工作日內(nei) 予以核查,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人決(jue) 定是否立案;特殊情況下,經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人批準,可以延長十五個(ge) 工作日。法律、法規、規章另有規定的除外。
檢測、檢驗、檢疫、鑒定等所需時間,不計入前款規定期限。
立案應當填寫(xie) 立案審批表,由辦案機構負責人指定兩(liang) 名以上辦案人員負責調查處理。
第十八條 辦案人員應當全麵、客觀、公正、及時進行案件調查,收集、調取證據,並依照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進行檢查。
首次向當事人收集、調取證據的,應當告知其享有陳述權、申辯權以及申請回避的權利。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及參與(yu) 案件辦理的有關(guan) 人員對調查過程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ye) 秘密和個(ge) 人隱私應當依法保密。
第十九條 辦案人員調查或者進行檢查時不得少於(yu) 兩(liang) 人,並應當向當事人或者有關(guan) 人員出示執法證件。
第二十條 辦案人員應當依法收集證據。證據包括:
(一)書(shu) 證;
(二)物證;
(三)視聽資料;
(四)電子數據;
(五)證人證言;
(六)當事人的陳述;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現場筆錄。
立案前核查或者監督檢查過程中依法取得的證據材料,可以作為(wei) 案件的證據使用。
對於(yu) 移送的案件,移送機關(guan) 依職權調查收集的證據材料,可以作為(wei) 案件的證據使用。
上述證據,應當符合法律、法規、規章關(guan) 於(yu) 證據的規定,並經查證屬實,才能作為(wei) 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第二十一條 收集、調取的書(shu) 證、物證應當是原件、原物。調取原件、原物有困難的,可以提取複製件、影印件或者抄錄件,也可以拍攝或者製作足以反映原件、原物外形或者內(nei) 容的照片、錄像。複製件、影印件、抄錄件和照片、錄像由證據提供人核對無誤後注明與(yu) 原件、原物一致,並注明出證日期、證據出處,同時簽名或者蓋章。
第二十二條 收集、調取的視聽資料應當是有關(guan) 資料的原始載體(ti) 。調取視聽資料原始載體(ti) 有困難的,可以提取複製件,並注明製作方法、製作時間、製作人等。聲音資料應當附有該聲音內(nei) 容的文字記錄。
第二十三條 收集、調取的電子數據應當是有關(guan) 數據的原始載體(ti) 。收集電子數據原始載體(ti) 有困難的,可以采用拷貝複製、委托分析、書(shu) 式固定、拍照錄像等方式取證,並注明製作方法、製作時間、製作人等。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可以利用互聯網信息係統或者設備收集、固定違法行為(wei) 證據。用來收集、固定違法行為(wei) 證據的互聯網信息係統或者設備應當符合相關(guan) 規定,保證所收集、固定電子數據的真實性、完整性。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可以指派或者聘請具有專(zhuan) 門知識的人員,輔助辦案人員對案件關(guan) 聯的電子數據進行調查取證。
第二十四條 從(cong) 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取得的證據,應當說明來源,經所在國公證機關(guan) 證明,並經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該國使領館認證,或者履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與(yu) 證據所在國訂立的有關(guan) 條約中規定的證明手續。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地區取得的證據,應當具有按照有關(guan) 規定辦理的證明手續。
外文書(shu) 證或者外國語視聽資料等證據應當附有由具有翻譯資質的機構翻譯的或者其他翻譯準確的中文譯本,由翻譯機構蓋章或者翻譯人員簽名。
第二十五條 對有違法嫌疑的物品或者場所進行檢查時,應當通知當事人到場。辦案人員應當製作現場筆錄,載明時間、地點、事件等內(nei) 容,由辦案人員、當事人簽名或者蓋章。
第二十六條 辦案人員可以詢問當事人及其他有關(guan) 單位和個(ge) 人。詢問應當個(ge) 別進行。詢問應當製作筆錄,詢問筆錄應當交被詢問人核對;對閱讀有困難的,應當向其宣讀。筆錄如有差錯、遺漏,應當允許其更正或者補充。塗改部分應當由被詢問人簽名、蓋章或者以其他方式確認。經核對無誤後,由被詢問人在筆錄上逐頁簽名、蓋章或者以其他方式確認。辦案人員應當在筆錄上簽名。
第二十七條 辦案人員可以要求當事人及其他有關(guan) 單位和個(ge) 人在一定期限內(nei) 提供證明材料或者與(yu) 涉嫌違法行為(wei) 有關(guan) 的其他材料,並由材料提供人在有關(guan) 材料上簽名或者蓋章。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在查處侵權假冒等案件過程中,可以要求權利人對涉案產(chan) 品是否為(wei) 權利人生產(chan) 或者其許可生產(chan) 的產(chan) 品進行辨認,也可以要求其對有關(guan) 事項進行鑒別。
第二十八條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抽樣取證時,應當通知當事人到場。辦案人員應當製作抽樣記錄,對樣品加貼封條,開具清單,由辦案人員、當事人在封條和相關(guan) 記錄上簽名或者蓋章。
通過網絡、電話購買(mai) 等方式抽樣取證的,應當采取拍照、截屏、錄音、錄像等方式對交易過程、商品拆包查驗及封樣等過程進行記錄。
法律、法規、規章或者國家有關(guan) 規定對實施抽樣機構的資質或者抽樣方式有明確要求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委托相關(guan) 機構或者按照規定方式抽取樣品。
第二十九條 為(wei) 查明案情,需要對案件中專(zhuan) 門事項進行檢測、檢驗、檢疫、鑒定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委托具有法定資質的機構進行;沒有法定資質機構的,可以委托其他具備條件的機構進行。檢測、檢驗、檢疫、鑒定結果應當告知當事人。
第三十條 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可以對與(yu) 涉嫌違法行為(wei) 有關(guan) 的證據采取先行登記保存措施。采取或者解除先行登記保存措施,應當經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人批準。
情況緊急,需要當場采取先行登記保存措施的,執法人員應當在二十四小時內(nei) 向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人報告,並補辦批準手續。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人認為(wei) 不應當采取先行登記保存措施的,應當立即解除。
第三十一條 先行登記保存有關(guan) 證據,應當當場清點,開具清單,由當事人和辦案人員簽名或者蓋章,交當事人一份,並當場交付先行登記保存證據通知書(shu) 。
先行登記保存期間,當事人或者有關(guan) 人員不得損毀、銷毀或者轉移證據。
第三十二條 對於(yu) 先行登記保存的證據,應當在七日內(nei) 采取以下措施:
(一)根據情況及時采取記錄、複製、拍照、錄像等證據保全措施;
(二)需要檢測、檢驗、檢疫、鑒定的,送交檢測、檢驗、檢疫、鑒定;
(三)依據有關(guan) 法律、法規規定可以采取查封、扣押等行政強製措施的,決(jue) 定采取行政強製措施;
(四)違法事實成立,應當予以沒收的,作出行政處罰決(jue) 定,沒收違法物品;
(五)違法事實不成立,或者違法事實成立但依法不應當予以查封、扣押或者沒收的,決(jue) 定解除先行登記保存措施。
逾期未采取相關(guan) 措施的,先行登記保存措施自動解除。
第三十三條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可以依據法律、法規的規定采取查封、扣押等行政強製措施。采取或者解除行政強製措施,應當經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人批準。
情況緊急,需要當場采取行政強製措施的,執法人員應當在二十四小時內(nei) 向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人報告,並補辦批準手續。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人認為(wei) 不應當采取行政強製措施的,應當立即解除。
第三十四條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實施行政強製措施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製法》第十八條規定的程序進行,並當場交付實施行政強製措施決(jue) 定書(shu) 和清單。
第三十五條 查封、扣押的期限不得超過三十日;情況複雜的,經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人批準,可以延長,但是延長期限不得超過三十日。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延長查封、扣押的決(jue) 定應當及時書(shu) 麵告知當事人,並說明理由。
對物品需要進行檢測、檢驗、檢疫、鑒定的,查封、扣押的期間不包括檢測、檢驗、檢疫、鑒定的期間。檢測、檢驗、檢疫、鑒定的期間應當明確,並書(shu) 麵告知當事人。
第三十六條 扣押當事人托運的物品,應當製作協助扣押通知書(shu) ,通知有關(guan) 單位協助辦理,並書(shu) 麵通知當事人。
第三十七條 對當事人家存或者寄存的涉嫌違法物品,需要扣押的,責令當事人取出;當事人拒絕取出的,應當會(hui) 同當地有關(guan) 部門或者單位將其取出,並辦理扣押手續。
第三十八條 查封、扣押的場所、設施或者財物應當妥善保管,不得使用或者損毀;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可以委托第三人保管,第三人不得損毀或者擅自轉移、處置。
查封的場所、設施或者財物,應當加貼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封條,任何人不得隨意動用。
對鮮活物品或者其他不易保管的財物,法律、法規規定可以拍賣或者變賣的,或者當事人同意拍賣或者變賣的,經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人批準,在采取相關(guan) 措施留存證據後可以依法拍賣或者變賣。拍賣或者變賣所得款項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暫予保存。
第三十九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及時作出解除查封、扣押決(jue) 定:
(一)當事人沒有違法行為(wei) ;
(二)查封、扣押的場所、設施或者財物與(yu) 違法行為(wei) 無關(guan) ;
(三)對違法行為(wei) 已經作出處理決(jue) 定,不再需要查封、扣押;
(四)查封、扣押期限已經屆滿;
(五)其他不再需要采取查封、扣押措施的情形。
解除查封、扣押應當立即退還財物,並由辦案人員和當事人在財物清單上簽名或者蓋章。已將鮮活物品或者其他不易保管的財物拍賣或者變賣的,退還拍賣或者變賣所得款項。變賣價(jia) 格明顯低於(yu) 變賣時市場價(jia) 格,給當事人造成損失的,應當給予補償(chang) 。
當事人下落不明或者無法確定涉案物品所有人的,應當按照本規定第七十四條第五項規定的公告送達方式告知領取。公告期滿仍無人領取的,經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人批準,將涉案物品上繳或者依法拍賣後將所得款項上繳國庫。
第四十條 辦案人員在調查取證過程中,無法通知當事人,當事人不到場或者拒絕接受調查,當事人拒絕簽名、蓋章或者以其他方式確認的,辦案人員應當在筆錄或者其他材料上注明情況,並采取錄音、錄像等方式記錄,必要時可以邀請有關(guan) 人員作為(wei) 見證人。
第四十一條 進行現場檢查、詢問當事人及其他有關(guan) 單位和個(ge) 人、抽樣取證、采取先行登記保存措施、實施查封或者扣押等行政強製措施時,按照有關(guan) 規定采取拍照、錄音、錄像等方式記錄現場情況。
第四十二條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在辦理行政處罰案件時,確需其他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協助調查取證的,應當出具協助調查函。收到協助調查函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當予以協助,在接到協助調查函之日起十五個(ge) 工作日內(nei) 完成相關(guan) 工作。需要延期完成或者無法協助的,應當在期限屆滿前告知提出協查請求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
第四十三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人批準,中止案件調查:
(一)行政處罰決(jue) 定須以相關(guan) 案件的裁判結果或者其他行政決(jue) 定為(wei) 依據,而相關(guan) 案件尚未審結或者其他行政決(jue) 定尚未作出的;
(二)涉及法律適用等問題,需要送請有權機關(guan) 作出解釋或者確認的;
(三)因不可抗力致使案件暫時無法調查的;
(四)因當事人下落不明致使案件暫時無法調查的;
(五)其他應當中止調查的情形。
中止調查的原因消除後,應當立即恢複案件調查。
第四十四條 因涉嫌違法的自然人死亡或者法人、其他組織終止,並且無權利義(yi) 務承受人等原因,致使案件調查無法繼續進行的,經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人批準,案件終止調查。
第四十五條 案件調查終結,辦案機構應當撰寫(xie) 調查終結報告,連同案件材料交由審核機構審核。
案件調查終結報告包括以下內(nei) 容:
(一)當事人的基本情況;
(二)案件來源、調查經過及采取行政強製措施的情況;
(三)調查認定的事實及主要證據;
(四)違法行為(wei) 性質;
(五)處理意見及依據;
(六)自由裁量的理由等其他需要說明的事項。
第四十六條 案件審核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法製機構或者其他機構負責實施,辦案人員不得作為(wei) 審核人員。縣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派出機構以自己的名義(yi) 實施行政處罰的案件,由派出機構法製員負責審核。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中初次從(cong) 事案件審核的人員,應當通過國家統一法律職業(ye) 資格考試取得法律職業(ye) 資格。
第四十七條 案件審核的主要內(nei) 容包括:
(一)是否具有管轄權;
(二)當事人的基本情況是否清楚;
(三)案件事實是否清楚、證據是否充分;
(四)定性是否準確;
(五)適用依據是否正確;
(六)程序是否合法;
(七)處理是否適當。
第四十八條 審核機構經對案件進行審核,區別不同情況提出書(shu) 麵意見和建議:
(一)對事實清楚、證據充分、定性準確、適用依據正確、程序合法、處理適當的案件,同意案件處理意見;
(二)對定性不準、適用依據錯誤、程序不合法、處理不當的案件,建議糾正;
(三)對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案件,建議補充調查;
(四)認為(wei) 有必要提出的其他意見和建議。
第四十九條 審核機構應當自接到審核材料之日起十個(ge) 工作日內(nei) 完成審核。特殊情況下,經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人批準可以延長。
第五十條 審核機構完成審核並退回案件材料後,對於(yu) 擬給予行政處罰的案件,辦案機構應當將案件材料、行政處罰建議及審核意見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人批準,並依法履行告知等程序;對於(yu) 建議給予其他行政處理的案件,辦案機構應當將案件材料、審核意見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人審查決(jue) 定。
第五十一條 行政處罰建議被批準後,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當書(shu) 麵告知當事人擬作出行政處罰決(jue) 定的事實、理由及依據,並告知當事人依法享有陳述權、申辯權。擬作出的行政處罰屬於(yu) 聽證範圍的,還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ju) 行聽證的權利。法律、法規規定在行政處罰決(jue) 定作出前需責令當事人退還多收價(jia) 款的,一並告知擬責令退還的數額。
當事人自告知書(shu) 送達之日起三個(ge) 工作日內(nei) ,未行使陳述、申辯權,未要求舉(ju) 行聽證的,視為(wei) 放棄此權利。
第五十二條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在告知當事人擬作出的行政處罰決(jue) 定後,應當充分聽取當事人的意見,對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和證據進行複核。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或者證據成立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當予以采納,不得因當事人陳述、申辯或者申請聽證而加重行政處罰。
第五十三條 法律、法規要求責令當事人退還多收價(jia) 款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在聽取當事人意見後作出行政處罰決(jue) 定前,向當事人發出責令退款通知書(shu) ,責令當事人限期退還。難以查找多付價(jia) 款的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的,責令公告查找。
第五十四條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人經對案件調查終結報告、審核意見、當事人陳述和申辯意見或者聽證報告等進行審查,根據不同情況,分別作出以下決(jue) 定:
(一)確有依法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違法行為(wei) 的,根據情節輕重及具體(ti) 情況,作出行政處罰決(jue) 定;
(二)確有違法行為(wei) ,但有依法不予行政處罰情形的,不予行政處罰;
(三)違法事實不能成立的,不得給予行政處罰;
(四)不屬於(yu)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管轄的,移送其他行政管理部門處理;
(五)違法行為(wei) 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guan) 。
對下列情節複雜或者重大違法行為(wei) 給予較重行政處罰的案件,應當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人集體(ti) 討論決(jue) 定:
(一)擬罰款、沒收違法所得和非法財物價(jia) 值數額較大的案件;
(二)擬責令停產(chan) 停業(ye) 、吊銷許可證或者執照的案件;
(三)涉及重大安全問題或者有重大社會(hui) 影響的案件;
(四)調查處理意見與(yu) 審核意見存在重大分歧的案件;
(五)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人認為(wei) 應當提交集體(ti) 討論的其他案件。
第五十五條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作出行政處罰決(jue) 定,應當製作行政處罰決(jue) 定書(shu) ,並加蓋本部門印章。行政處罰決(jue) 定書(shu) 的內(nei) 容包括:
(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地址等基本情況;
(二)違反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事實和證據;
(三)當事人陳述、申辯的采納情況及理由;
(四)行政處罰的內(nei) 容和依據;
(五)行政處罰的履行方式、期限;
(六)不服行政處罰決(jue) 定,申請行政複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途徑和期限;
(七)作出行政處罰決(jue) 定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的名稱和作出決(jue) 定的日期。
第五十六條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作出的行政處罰決(jue) 定的相關(guan) 信息應當按照有關(guan) 規定向社會(hui) 公示。
第五十七條 適用一般程序辦理的案件應當自立案之日起九十日內(nei) 作出處理決(jue) 定。因案情複雜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在規定期限內(nei) 作出處理決(jue) 定的,經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人批準,可以延長三十日。案情特別複雜或者有其他特殊情況,經延期仍不能作出處理決(jue) 定的,應當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人集體(ti) 討論決(jue) 定是否繼續延期,決(jue) 定繼續延期的,應當同時確定延長的合理期限。
案件處理過程中,中止、聽證、公告和檢測、檢驗、檢疫、鑒定等時間不計入前款所指的案件辦理期限。
第四章 行政處罰的簡易程序
第五十八條 違法事實確鑿並有法定依據,對自然人處以五十元以下、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處以一千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的行政處罰的,可以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jue) 定。
第五十九條 適用簡易程序當場查處違法行為(wei) ,辦案人員應當向當事人出示執法證件,當場調查違法事實,收集必要的證據,填寫(xie) 預定格式、編有號碼的行政處罰決(jue) 定書(shu) 。
行政處罰決(jue) 定書(shu) 應當由辦案人員簽名或者蓋章,並當場送達當事人。
第六十條 當場製作的行政處罰決(jue) 定書(shu) 應當載明當事人的基本情況、違法行為(wei) 、行政處罰依據、處罰種類、罰款數額、繳款途徑和期限、救濟途徑、部門名稱、時間、地點,並加蓋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印章。
第六十一條 辦案人員在行政處罰決(jue) 定作出前,應當告知當事人作出行政處罰決(jue) 定的事實、理由和依據,並告知當事人有權進行陳述和申辯。當事人進行陳述和申辯的,辦案人員應當記入筆錄。
第六十二條 適用簡易程序查處案件的有關(guan) 材料,辦案人員應當在作出行政處罰決(jue) 定之日起七個(ge) 工作日內(nei) 交至所在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歸檔保存。
第五章 執行與(yu) 結案
第六十三條 行政處罰決(jue) 定依法作出後,當事人應當在行政處罰決(jue) 定的期限內(nei) 予以履行。
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jue) 定不服申請行政複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行政處罰不停止執行,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六十四條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對當事人作出罰款、沒收違法所得行政處罰的,當事人應當自收到行政處罰決(jue) 定書(shu) 之日起十五日內(nei) ,通過指定銀行繳納罰沒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由辦案人員當場收繳罰款:
(一)當場處以二十元以下罰款的;
(二)當場對自然人處以五十元以下、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處以一千元以下罰款,不當場收繳事後難以執行的;
(三)在邊遠、水上、交通不便地區,當事人向指定銀行繳納罰款確有困難,經當事人提出的。
辦案人員當場收繳罰款的,必須向當事人出具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部門統一製發的罰款收據。
第六十五條 辦案人員當場收繳的罰款,應當自收繳罰款之日起二日內(nei) 交至所在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在水上當場收繳的罰款,應當自抵岸之日起二日內(nei) 交至所在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在二日內(nei) 將罰款繳付指定銀行。
第六十六條 當事人確有經濟困難,需要延期或者分期繳納罰款的,應當提出書(shu) 麵申請。經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人批準,同意當事人延期或者分期繳納罰款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當書(shu) 麵告知當事人延期或者分期的期限。
第六十七條 當事人逾期不繳納罰款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可以每日按罰款數額的百分之三加處罰款,加處罰款的數額不得超出應繳罰款的數額。
第六十八條 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nei) 不申請行政複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又不履行行政處罰決(jue) 定,且在收到催告書(shu) 十日後仍不履行行政處罰決(jue) 定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可以在期限屆滿之日起三個(ge) 月內(nei) 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製執行。
第六十九條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建立健全罰沒物資的管理、處理製度。具體(ti) 辦法由省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依照國家有關(guan) 規定製定。
第七十條 適用一般程序的案件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辦案機構應當在十五個(ge) 工作日內(nei) 填寫(xie) 結案審批表,經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人批準後,予以結案:
(一)行政處罰決(jue) 定執行完畢的;
(二)人民法院裁定終結執行的;
(三)案件終止調查的;
(四)作出本規定第五十四條第一款第二項至五項決(jue) 定的;
(五)其他應予結案的情形。
第七十一條 結案後,辦案人員應當將案件材料按照檔案管理的有關(guan) 規定立卷歸檔。案卷歸檔應當一案一卷、材料齊全、規範有序。
案卷可以分正卷、副卷。正卷按照下列順序歸檔:
(一)立案審批表;
(二)行政處罰決(jue) 定書(shu) 及送達回證;
(三)對當事人製發的其他法律文書(shu) 及送達回證;
(四)證據材料;
(五)聽證筆錄;
(六)財物處理單據;
(七)其他有關(guan) 材料。
副卷按照下列順序歸檔:
(一)案源材料;
(二)調查終結報告;
(三)審核意見;
(四)聽證報告;
(五)結案審批表;
(六)其他有關(guan) 材料。
案卷的保管和查閱,按照檔案管理的有關(guan) 規定執行。
第六章 期間、送達
第七十二條 期間以時、日、月計算,期間開始的時或者日不計算在內(nei) 。期間不包括在途時間。期間屆滿的最後一日為(wei) 法定節假日的,以法定節假日後的第一日為(wei) 期間屆滿的日期。
第七十三條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送達行政處罰決(jue) 定書(shu) ,應當在宣告後當場交付當事人。當事人不在場的,應當在七日內(nei) 按照本規定第七十四條、第七十五條的規定,將行政處罰決(jue) 定書(shu) 送達當事人。
第七十四條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送達執法文書(shu) ,應當按照下列方式進行:
(一)直接送達的,由受送達人在送達回證上注明簽收日期,並簽名或者蓋章,受送達人在送達回證上注明的簽收日期為(wei) 送達日期。受送達人是自然人的,本人不在時交其同住成年家屬簽收;受送達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應當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組織的主要負責人或者該法人、其他組織負責收件的人簽收;受送達人有代理人的,可以送交其代理人簽收;受送達人已向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指定代收人的,送交代收人簽收。受送達人的同住成年家屬,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負責收件的人,代理人或者代收人在送達回證上簽收的日期為(wei) 送達日期。
(二)受送達人或者其同住成年家屬拒絕簽收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可以邀請有關(guan) 基層組織或者所在單位的代表到場,說明情況,在送達回證上載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達人、見證人簽名或者以其他方式確認,將執法文書(shu) 留在受送達人的住所;也可以將執法文書(shu) 留在受送達人的住所,並采取拍照、錄像等方式記錄送達過程,即視為(wei) 送達。
(三)直接送達有困難的,可以郵寄送達或者委托當地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代為(wei) 送達。郵寄送達的,以回執上注明的收件日期為(wei) 送達日期;委托送達的,受送達人的簽收日期為(wei) 送達日期。
(四)除行政處罰決(jue) 定書(shu) 外,經受送達人同意,可以采用手機短信、傳(chuan) 真、電子郵件、即時通訊賬號等能夠確認其收悉的電子方式送達執法文書(shu)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當通過拍照、截屏、錄音、錄像等方式予以記錄,手機短信、傳(chuan) 真、電子郵件、即時通訊信息等到達受送達人特定係統的日期為(wei) 送達日期。
(五)受送達人下落不明或者采取上述方式無法送達的,可以在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公告欄和受送達人住所地張貼公告,也可以在報紙或者市場監督管理部門門戶網站等刊登公告。自公告發布之日起經過六十日,即視為(wei) 送達。公告送達,應當在案件材料中載明原因和經過。在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公告欄和受送達人住所地張貼公告的,應當采取拍照、錄像等方式記錄張貼過程。
第七十五條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可以要求受送達人簽署送達地址確認書(shu) ,送達至受送達人確認的地址,即視為(wei) 送達。受送達人送達地址發生變更的,應當及時書(shu) 麵告知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未及時告知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按原地址送達,視為(wei) 依法送達。
因受送達人提供的送達地址不準確、送達地址變更未書(shu) 麵告知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導致執法文書(shu) 未能被受送達人實際接收的,直接送達的,執法文書(shu) 留在該地址之日為(wei) 送達之日;郵寄送達的,執法文書(shu) 被退回之日為(wei) 送達之日。
第七章 附則
第七十六條 本規定中的“以上”“以下”“內(nei) ”均包括本數。
第七十七條 國務院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和省級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實施行政處罰,適用本規定。
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履行市場監督管理職能的組織實施行政處罰,適用本規定。
對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規定的行為(wei) 實施行政處罰的程序,按照國務院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專(zhuan) 項規定執行。專(zhuan) 項規定未作規定的,參照本規定執行。
第七十八條 行政處罰文書(shu) 格式範本,由國務院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統一製定。各省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可以參照文書(shu) 格式範本,製定本行政區域適用的行政處罰文書(shu) 格式並自行印製。
第七十九條 本規定自2019年4月1日起施行。1996年9月18日原國家技術監督局令第45號公布的《技術監督行政處罰委托實施辦法》、2001年4月9日原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令第16號公布的《質量技術監督罰沒物品管理和處置辦法》、2007年9月4日原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令第28號公布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guan) 行政處罰程序規定》、2011年3月2日原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令第137號公布的《質量技術監督行政處罰程序規定》、2011年3月2日原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令第138號公布的《質量技術監督行政處罰案件審理規定》、2014年4月28日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令第3號公布的《食品藥品行政處罰程序規定》同時廢止。
友情鏈接
-
|
|
|
|
|
|
|
| 中國基礎建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